很多老板都知道要专业的仓储,但是一谈价格,他们还是选择继续不专业,因为他们要专业,更要低成本。好的东西在消费者看不到的供应链环节已经是做的很专业了,那么,不好的东西只能降低价格,然后降低成本,然后选择不专业的服务,一直这样循环下去。
小编每天也在忙着,忙着找客户,找仓配需求的客户。这几周跑了几个电商产业园、广交会、各类社群泡着,不断的约客户拜访,突然感觉需要第三方仓储的企业少了很多,要么是自建了,要么已经跟别人合作了,要么外包成本吃不消。
前几天得到一个客户信息,在南宁卖酒的。客户有个3000平的仓储要外包,先上官网查了下客户代理的酒都是不错的品牌,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泸州老窖、张裕、王朝等。立马从厦门飞过去了,刚到客户处的仓库就感觉,外包成功的概率蛮低的。
到了仓库,仓库的经理带我参观了下仓库,刚好仓库最近电线问题仓库没电,黑压压的一片。照片是我开闪光拍的,不然就是一片黑了。图片
一般有仓库的客户,我都会先了解下为什么要想着外包。仓库经理表示是因为老板不太愿意投入一些叉车(升降叉车或者电动叉车)觉得一下子投入成本太高了,而且目前仓库管理也很不专业。所以就想着外包出去。
目前的仓库面积3100平,货物sku有200多个,库存21万多箱,一般摆放的高度差不多快到4米,纯人工堆上去的,不同的sku也没有太区分,存储区的卡盘都是固定不可移动,连消防的位置也是堆满了酒。没有任何的库位,也不用系统进行管理。客户主要以批发给经销商为主,所以拆零的极少。淡季每天300-400箱出货,旺季就700-800箱。目前一个经理加3个仓管员,出入库的装卸另外请装卸工。
大致跟仓库经理了解了下这边的仓租,当地的工资水平,心里一盘算这活外包成本估计会高很多。稍微标准仓库经理也知道价格肯定是这基础+8元/平,正常管理各种功能区,仓库的通道,高度摆放跟仓库经理算法一样就比客户多了2000平。光场地成本估计得增加7万多。人员保持一直,工资肯定也得有大几千的差别,外加设备和系统的投入,预估成本得增加9万左右每月。现场我就直接跟仓库经理估算了下,仓库经理表示认同,最后还是需要跟老板沟通,所以还需小编努力说服客户老板。
因为这事,多联想了一些,很多客户想要正规化的仓库管理,自己没有能力,但是要不太愿意多付出成本,他们还会外包吗?答案其实很显然。
记得上次也是广西的一个客户,非常想外包,我刚去他们办公的时候觉得这是个大客户,因为有条家电市场的街都是他开的店铺,有几十个门店,卖各种品牌的家电,当时觉得挺气派的,结果看了仓库,压力山大呀,来几个照片:
仓库地面连水泥都没有,房子基本可以算危楼了,仓库用木板进行隔层,到二楼参观都担心会不会板坏了掉下去。对接人自己都觉的这个仓库很烂了,下午要走的时候刚好客户董事长回来,我要折回去汇报了自己见仓库的感受,以及吹牛逼下我们的仓库是怎么样的。老板只是诉苦现在毛利低,外包不能增加成本,所以这个项目就没有下文了,仅仅换个好的场地的成本老板估计都够呛,更不用说专业管理了。
所以,每次参观客户的仓库,了解他们外包的原因以及预算,我们就差不多就能知道客户是否会外包、或者是否外包给品牌公司。很多老板都知道要专业的仓储,但是一谈价格,他们还是选择继续不专业,因为他们要专业,更要低成本。
但是有时候想想为什么京东、阿里要大力的宣传自己的仓库呢,多智能,多高效。其实这也是一种客户体验,告诉大家你买的货物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我们都这么专业。试问如果客户看到他买的货物是在脏乱的环境中存放,下单概率应该很低吧。记得上周去福汽集团的汽配仓参观就很有感触。奔驰和东南汽车的配件存储完全不一样。奔驰配件在仓库全部有一层膜裹在外面,木箱什么都包装很好,配件入厂的时候外包装有一点点挤压都是直接退货,不要了,因为无法100%保证里面产品的质量了。
所以,好的东西在消费者看不到的供应链环节已经是做的很专业了,那么,不好的东西只能降低价格,然后降低成本,然后选择不专业的服务,一直这样循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