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供应链与物流的大事有哪些呢?从而可以看到整个行业格局正在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
俄乌冲突爆发及欧美制裁战
2022年的俄乌冲突与疫情的叠加效应,冲击全球粮食、能源、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供应链。国际运输成本增加、全球粮食、能源、化肥等供应链断裂或受阻。对跨境物流的影响最直接,运输成本上涨,主要体现在油价上涨;一些航路的中断,也造成了航空运输成本上升。
俄乌战争的次生灾害对行业冲击更大。因为战争,欧洲出现了能源危机,天然气、电力短缺,能源价格上涨再加上疫情导致的通货膨胀,让欧洲通胀率高企,消费力下降。这对出口和跨境物流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冲击中欧班列打乱陆上丝绸之路,尤其是对做欧线的物流服务商和卖家,在往返德国的线路(2021年占中欧班列总运量的45%)以上,2022年前7月西向运量减少了21%,东向运量减少了38%。在货量上,如果说美线货量跌了3到4成,那么欧线货量几乎跌了5成。
新冠疫情持续蔓延震荡全球
变异病毒仍冲击全球流通与供应链,新冠疫情使得高风险的物流从业人员更加稀缺,全球码头拥堵等问题持续。同时,新冠疫情在2022年冲击中国长三角上海、东北工业基地长春等地、造成汽车等多个产业供应链断裂。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高度分工的国际供应体系备受冲击。在高度分工的国际供应体系中,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只要链上少数成员因黑天鹅事件干扰停产或限产,就会导致整个供应体系瘫痪。
物流罢工冲击全球供应链和物流安全稳定
在2022年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法国大罢工,例如:2022年5月,美国西海岸港口工人就以通胀为由要求涨薪,被拒绝后一度扬言要举行罢工,另外,为了抗议加州AB5法案带来的薪资问题,洛杉矶、长滩港卡车司机于美国时间2022年7月14日起罢工,奥克兰港的卡车司机也在7月18日开始为期三天的罢工。全球物流领域“罢工风暴”,让全球供应链更加脆弱。而物流领域劳资纠纷造成的任何干扰都可能加剧能源短缺和价格飙升,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美国推进印太地区供应链
2022年2月,美国白宫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是拜登任内首份针对该地区的战略报告,《印太战略》提出“印太经济架构”,旨在数字经济、供应链、绿色能源和反腐斗争等四个关键领域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亚马逊大量裁员
亚马逊业绩暴雷、市值暴跌、亏损裁员。亚马逊曾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是2022年前9个月累计亏损超过30亿美元,持续亏损导致它年末全球裁员大约1万人。头部电商平台裁员上万人,冲击是非常大的。截止到2022年11月,亚马逊也成为了全球首个市值缩水超过1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是全球市值缩水最厉害的公司。
2022年,亚马逊正面临SHEIN、沃尔玛等平台等诸多挑战,此外,亚马逊平台的一些扩张策略,库存和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平台赚的是商家和服务商的钱,如果平台自身亏损的话,商家和服务商的生意也不太好。
SHEIN成全球发展最快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
2022年,整个跨境电商市场最突出抢眼的就是SHEIN。如果做SHEIN的物流生意,就会实现了业绩增长,甚至翻倍。除了服装品类,SHEIN还开展了其他品类的招商,正在尝试逐步发展成一个多品类的电商平台。
SHEIN在垂直细分品类里的独立站模式运营成功出海的典型案例,在整个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在美国,SHEIN已经超过亚马逊,是全球下载量最高购物类的APP。SHEIN已经着手自建物流,建设配送中心和海外仓,提升物流能力。这说明,中国的独立站模式还有发展的很大空间.
拼多多跨境从烧钱到回归常态,恨刷存在搅局跨境生态圈
跨境Temu中文名叫拼多多,恨刷存在、烧钱,卷到海外市场无人能比。几美金、零点几美金全球包邮,很多SKU的运费比货值还贵。
2022年9月入场以来,拼多多的烧钱模式把铺货型卖家打败了。与国内的物流体系相比,美国市场的物流配送成本较高,拼多多的物流服务商在年底亏得很惨,基本上都是自贴腰包帮拼多多运货,旺季还要派驻场操作去仓库帮拼多多免费干活,几乎每一单都在亏钱。
拼多多来到跨境圈,除了把铺货型卖家卷得一塌糊涂,也把跨境物流的直发小包专线市场搅得生无可恋。压低国内供货商和服务商的价格,来补贴美国消费者的营商模式,要想取得长期胜利,拼多多必须考虑如何解决进入稳定期后,物流等问题给Temu带来的风险。
·极兔发力国际化,不断布局海外跨境物流
极兔是2022跨境物流行业生态圈里的另一个搅局者,极兔在国内每一票都超低价亏钱抢单量模式强势进入国内快递生态圈,现在又闯跨境圈烧钱吸货量。从专线小包到FBA,之后会涉足海外仓。
2022年,很多头部企业优化内部组织,被裁掉的人大部分都去了极兔或者京东。决定企业成败的除了趋势,还有节点。
货代、船司、电商物流选手布局航空货运
在疫情期间,一些国际巨头,包括大的global货代、上游船公司,赚了很多钱,之后大肆买船、买飞机、并购公司。过去三年,有全货机运力的公司赚了不少钱,很多公司布局航空货运。例如船公司马士基、CMA CGM,都开始买飞机,成立航空货运公司。
国内的巨头企业已积极布局,比如头部企业纵腾集团买了一架波音777,(深圳-利雅得)航线,推出自己的货机,有利于提升跨境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华贸物流与嘉诚国际设立合资公司,此次成立合资公司,华贸物流成为继京东物流后,第二个获取航空货物牌照的物流企业,有助于实现门对门的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的航空物流服务。京东货运航空拿到了牌照,民航局已批准京东航空引进3架波音737货机,在3年内实现自有货机超20架。空港宏远已购几架飞机,已开通“成都=布鲁塞尔”和 “成都=圣保罗”国际货运航线,等等。
顺丰是全国货机数量最多的企业,在2022年顺丰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举动,就是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产,作为国内首个专业货运机场,也是整个中国跨境物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圆通在国内很早就布局,规模预计达到20架左右。圆通还计划在杭州建设航空总部、分拨转运中心,借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打造航空物流网络。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认缴16亿元入股中国货运航空,加快全球物流布局。
从航空运力来看,2030年之前,航空货运市场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飞机运力跟不上,导致飞机价格被抬得很高,很多都想买货机。
国内物流企业出海布局潮
2022年内需消费也不乐观,为了寻求更多的增量业务,随着拼多多、快手、抖音、唯品会等平台积极探索出海业务,国内的物流快递企业积极布局跨境物流,例如:顺丰开始开通跨境FBA的物流服务,推出战狼计划,加大了在东南亚的市场开拓力度,京东、三通一达、百世等企业也在持续加大在跨境物流板块的投入布局, 2023年国内商家以及服务型企业的将不断呈现出海热潮。
创40年来最高通胀冲击全球贸易
2022年全球通货膨胀持续,美国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反映通胀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6月达到9.1%的峰值后,一直保持在7%以上的高位,持续“高烧”的通胀令经济承压。日本、英国、均迎来40多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美国的通胀解决成为了政府首要任务。通胀之下,经济承压,需求受遏制,导致2022年海运价呈“断崖式”暴跌,从上海发往欧美的运费在8月以后暴跌,比峰值时便宜7~8成,美线海运出口整柜的价格从1万多美金狂跌到1千多美金,对于做跨境的电商卖家、贸易公司、工厂来讲是好事情,因为流通成本降低了,交期更快,资金链周转也更快,船期正常了,码头、海运也不堵了。过去疫情导致海运费高昂,物流成本高,不利于贸易全球化,导致很多商品的运费超过货值。
但对船公司或者物流货代不利。运费降低后,年前很多公司签的可能是七八千美金的年约,结果现在市价只有一两千美金,亏损价差太大。对于手中握有大量运力资源的货代公司而言,运力在2022年由之前被疯抢的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
不过,2020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影响的“一箱难求”和海运费暴涨问题,在2022年得到缓解。
货代、物流跨境行业持续整合
2022年发生了很多大的行业事件,例如全球第五大海运货代巨头, 如果DB Schenker被出售,DSV或者DHL都会去收购。2022年的国际物流行业并购会更加集中于垂直整合上下游以提升抗冲击能力方面。比如,中集世联达通过连续战略投资和并购多个市场垂直细分领域的货代企业,实现了在绝大部分航线的领先地位,并于2022年引入上港集团、隐山资本等战略投资者,计划从中集集团分拆后独立上市。
越来越多的船公司、Global货代、上市企业等都在试图通过整合并购以及投资等方式来强化和补充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及服务半径,上游企业发力端到端全链路布局,重资产壁垒结合多场景的服务解决方案延伸,让服务更好的贴近终端消费者,企业积极的意愿、充足的资本以及现实的诉求都将使并购整合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通过回顾2022年影响物流行业的大事件,可以看到整个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行业竞争维度也更加多元化,打通上下游,延申全球综合端到端供应链服务,我们希望2023年会向好发展!